尤其是在自己心情糟糕時,就更會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,還是會下意識地用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孩子。
指個體無意識重復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、沖突或創傷,并傳遞給下一代,形成代際循環。
常見理論包括:
代際創傷:家庭情感模式或創傷被傳遞(如控制、忽視)。
強迫性重復:重復童年未解決的創傷情境,試圖“修正”過去。
主要表現
行為模式重復:如父母控制→子女控制他人或過度服從。
關系復制:選擇與原生家庭父母相似的伴侶(如控制型、冷漠型)。
情緒繼承:焦慮、自我懷疑等情緒代際傳遞。
深層原因
潛意識修復:試圖通過重復情境彌補童年缺失(如被忽視者過度討好他人)。
依戀固化:童年依戀模式(如焦慮型)延續到親密關系。
家庭敘事內化:家庭“規則”或信念限制個體選擇(如“我們家注定失敗”)。
打破方法
自我覺察:通過日記或咨詢識別重復模式。
創傷療愈:通過心理治療(如藝術治療)釋放童年創傷。
建立邊界:明確自身價值觀,避免盲目服從或對抗原生家庭。
學習新行為:用CBT挑戰負面信念,練習成熟溝通方式。
關鍵書籍
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》
《被討厭的勇氣》
《原生家庭: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》
原生家庭影響深遠,但通過覺察與療愈,可打破循環,重構健康關系。
郭長紅
心理咨詢實操培訓講師、情感專家、創傷治療心理咨詢師、催眠治療師
立即咨詢
段林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、系統式家庭治療師、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、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
立即咨詢